大象直聘 > 大象资讯 > 去留两难的丰巢,不仅仅是五毛钱的事儿
去留两难的丰巢,不仅仅是五毛钱的事儿
# 互联网圈子
2024年12月30日

近日,丰巢陷入了一场5毛钱引发的争议中。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4月底,丰巢快递柜开始在全国推行会员制服务,随之公布了收费规则:会员用户月卡每月5元,季卡每季12元,会员可以7天长时间存放,不限保管次数;而非会员的包裹,存放超过12小时后要收费5毛钱,3元封顶。


5月5日,杭州东新园小区业委会和物业贴出通知称,因丰巢快递柜向业主收取超时保管费,损害了业主的利益,丰巢快递柜将在2020年5月7日7时起暂停使用。随后,上海、北京、成都、济南、青岛多地小区表示将暂停使用丰巢快递柜。


截止到5月13日,业委会参与者平台“众蚁社区”上参与“对丰巢说不”的上海小区已有116


image.png


这并不是丰巢第一次开始尝试收费,上一次丰巢被骂上热搜,就是因为消费者的快件存放超时后,取件的时候丰巢快递柜的智能显示屏上会跳出一个赞赏的二维码,虽然是可以跳过的,但是由于“跳过直接取件”的选项位于二维码下方,且颜色偏暗,很多眼神不好的消费者,比如老年人就会被“诱导付费”。


如果说之前消费者们对快递员不经告知就把快件放入丰巢还颇有微词,在疫情影响下,无论是小区封闭还是无接触配送模式的推广,大家对智能快递柜的接受程度较之以前都大幅上升,丰巢快递柜的市场占有率节节上升。对丰巢来说,这都意味着收割的季节到了。


但就是因为这5毛钱,丰巢招致几方的反对。或许丰巢方面也没想明白,5毛钱而已,居然会有这么多小区、用户反对;而丰巢的用户也没想到,很多快递明明是快递员未经沟通擅自放入快递柜,丰巢却要用户买单。


image.png


丰巢强行收费的风波发酵至今,丰巢问题的核心并不只在于快递柜是否该收费,还在于快递柜究竟该向谁收费,以及快递柜究竟还是不是个好生意?



01羊毛出在猪身上


快递柜本质上理应是一个“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O2O模式。但是问题在于,即使到了今天这个市场规模,这个模式仍旧有天然的缺陷。因为,在已知的互联网商业收费模式中,用户都是核心。


那么,快递柜的真正用户真的是被通知取件的消费者吗?


其实在没有小程序之前,通知用户取件的其实还是快递员,他告诉你快递在快递柜,给你个码自己去取一下。这个时候,有个有趣的现象,在信息层面,其实快递柜和消费者没有发生什么真正的交互。


后来小程序出现,快递柜内心肯定有过一阵窃喜。很多人为了方便,都绑定了丰巢的小程序,有微信号,也有了对应的手机号。这意味着,快递柜公司即使不通过快递公司,也可以知道用户信息了,包括他使用的频次


然而,丰巢却对这些用户产生了错觉,丰巢自以为的这些用户,其实还是快递公司的用户。从法律意义上来讲,跟消费者有商业契约关系的也应该是各个快递公司。


从这对关系来看,服务的提供者是快递公司,而不是快递柜,消费者自然没有什么付费义务。同时,快递公司也是向丰巢支付过一定费用的。


之前,消费者、快递公司和丰巢三方的脆弱平衡局面的形成,有赖于消费者一方的谅解和宽容。如今丰巢开始“两头吃”,一边向快递员收费,一边向本来不愿与其发生关系的消费者收费,无疑是打破了这种脆弱的平衡,开始了一场新的博弈。



02进退两难的丰巢


之所以称其为一场博弈,就是因为丰巢的市场占有率还没有大到可以强买强卖的地步,这时宁背负舆论压力也要推行超时收费,无非是因为丰巢在这一路“一边融资一边烧钱”的过程中,不仅没有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亏损更是一路飙升。


快递柜行业是比较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在其成本结构中,购买柜组与小区入场费是前两大支出,边际成本的递减效应并不明显,导致丰巢如不改变收费模式,仅依靠硬件设备的规模效应短期之内无法盈利。


根据公开数据,丰巢去年一年亏损7.81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亏损2.45亿元。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经亏损超过20亿元。为了扭亏为盈,丰巢必须硬着头皮迈出博弈的第一步。


丰巢是否能靠收费扭亏为盈,还是未知数,但竞争对手们一定不会放过这一波舆论。有业内人士指出,丰巢收费的举动,这是变相地向菜鸟驿站引流客户,或将给菜鸟驿站一个更大发展的机会。如果顺丰过度关注快递柜这个基建的盈利问题,很有可能会影响顺丰生态圈中的主营业务顺丰快递的盈利,舍大取小。阿里巴巴入股韵达之后,在四通一达都拥有股份,而菜鸟驿站的业务不限于免费代收快递,还包括洗衣、团购等多种服务,相比之下,更有优势。


不论怎样,资本仍然青睐快递柜这块蛋糕。天眼查统计显示,截至5月11日,与丰巢快递柜同为竞品的企业共有29家,比如「近邻宝」,已获首泰金信战略融资,「全日通」也拿到了金库资本的B轮融资。但随着舆论热度的逐渐消退,丰巢的股价已经再度飘红。


image.png



目前来看,这场利益博弈,还远没有结束。



03快递柜还不是一个好生意?


不得不承认,快递柜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最后100米的末端派送问题。这对于依靠单量获取收入的快递员而言,的确节省了很大的时间成本,也对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但是,快递柜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丰巢快递柜生于2015年,这一年是即时配送刚刚崛起的时候,新零售还没有出生。其实快递柜最大的失误是没有看懂新零售的风口,没有做更多品类和场景的延伸。


而快递柜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快递员提高配送的效率,同时也给予消费者一定程度的便利。但与网约车、外卖、电商等高频的商业形式相比,消费者对快递柜的感知程度太低,其可替代性又太高。


image.png


这意味着,用户完全可以选择其他免费保管快递的方式。更何况,不单单是小区物业、保安亭、小卖店,甚至连家门口的链家(目前仅限北京地区)都可以免费替社区居民收发快递。


其次,丰巢对于快递柜的商业化变现,并没有更多合理化决策。目前来看,快递柜的主要营收来源来自于快递员、各个终端的广告收入。即便如此,丰巢在2019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只有16亿元。


但对比全行业的数据,丰巢的收入就更为尴尬。根据公开数据,2019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突破600亿件,整个产业的产值超过6000亿元。


客观的说,快递柜对于很多注意个人隐私的人以及工作时间较长在家较短的人,还是提供了很大便利。但是这种便利带来的用户习惯,只能看作是一个流量入口和品牌认知的途径。除了提升管理效率外,这些人并不能作为收费盈利的来源。


目前来看,向用户强征超时费,并推广会员,可能是丰巢认可的合理化的变现模式。但从全国的舆论反馈来看,用户显然不认可丰巢这样难看直接的吃相。


现在的丰巢,虽然已经有了物联网平台的雏形,但真正缺乏的其实是服务的能力和产品。想在付费会员的赛道上杀出一片天,丰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